2012年9月18日 星期二

國民教育的爭議

 “德育及國民教育”必修課程的計劃在香港引入已多時,激起了民眾的強烈反應仍然未斷。在新學年開始之際,抗議者頻頻地在香港政府總部門外舉行示威活動,甚至在總部門外集會抗議,反對這一門在他們看來帶有親北京色彩的洗腦課程。香港本地小學壓倒性地反對一項在2015年以前將“國民教育”課程併入現有公民與道德教育課程的自主方案。示威民眾採取了靜坐、遊行甚至絕食抗議等舉措。新任港首梁振英面對着嚴重對立的情緒,迫使他取消了參加本週末在海參崴舉行的亞太經濟會議(Asia-Pacific Economic Conference)的計劃,留下香港來應對危機。

 我理解香港公民對新課程設置深感憂慮。抗議者們拿出了一本教學指引,指引內容完全美化了中國共產黨,並忽略了1989年鎮壓民主人士之類的事件。指引中仍批評多黨制民主會導致“惡性政黨鬥爭”,無疑是對自己"一黨專政"暗示支持。

 自1997年回歸中國以來,香港一直保留著前英屬殖民地的所有權利,享有中國內地未曾享有過的自由,包括言論自由、新聞自由以及獨立司法等方面。很多香港人將這座城市看成是中國未來發展的樣板,因此有一些本地人則擔心,內地方面正在試圖侵蝕香港的自由。於是,香港社會針對內地人的反感情緒日益加重,認為內地人是推高香港房地產價格罪魁禍首,並通過來港生子獲得香港居住權。  

一直以來,北京方面希望教導孩子們首先將自己看作中國人,其次才是香港人。可是,問卷調查的結果則顯示,香港民眾的看法與此完全相反。北京方面或許還希望通過向下一代年輕人鼓吹一黨專政的益處來淡化舉行普選的呼聲。中共的"喉舌"在《環球時報》(Global Times)一篇社論中將反對愛國主義教育的人,批評為是“被西方意識形態洗腦了”。 但北京似乎混淆了熱愛中國和熱愛中國的共產主義政府這兩種感情,前者幾乎所有香港人都具有的,兩者並不相同。而在學校教育中習得的批判性思維是香港取得成功的基礎。中國領導人應當停止干預,香港已發揮了的良好作用的教育體系。梁振英則應放棄對新課程設置的支持。若非如此,我們懷疑他是北京傀儡的情緒必將蔓延。 

文章摘自 "New York Time" / 譯者:小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